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落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法治医保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镇江医保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医保行政执法100问》,让普法宣传走到我们身边、走进我们心里。
01
什么是法律解释?
答:法律解释从字面理解就是对法律内容和含义的解释和说明。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与法律打交道的人都会对法律进行解释。但是解释主体不同,其解释的效力是不同的。由此,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有权解释(法定解释)和无权解释(学理解释、任意解释)。狭义的法律解释限于有权解释,有权解释在我国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指的是有权的国家机关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法律文本所进行的阐释。
02
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哪些?
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多种,达成相对共识的是将法律解释方法分为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
文理解释,又称语义解释、文义解释、语法解释等,它是按照法律条文的字意、语法以及通常的使用方法对法律所作的解释。这是法律解释的首选方法。
论理解释,是指根据一定的学理和逻辑,从法律的精神、目的等出发对法律进行的解释。论理解释一般包括: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比较法解释、合宪性解释等多种。
社会学解释,是指在法律文本出现复数解释的情况下,运用社会学方法,通过将社会效果等因素的考量引入法律解释中,据此在法律条文可能的文义范围内解释法律规范意义内容的解释方法。该解释方法是社会学方法在法律解释中的应用;它以法律在当前社会的妥当性为价值判断标准;它是依据社会效果等因素的考量来阐释法律文本的含义;它仍然是在可能的文义范围内所作的解释。
03
什么是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称为国家立法权,是指在多层次国家立法中,有些立法事项的立法权只属于法律,法律以外的其他规范一律不得行使,其目的在于保证人民群众对国家最重大问题的最后决策权,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涉及国家主权的事项、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等十一大类事项规定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有立法事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0条为例,仅赋予法律层面有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权力,排除了法规、规章及以下层面的设定权。
04
什么是法律优先原则?
法律优先原则
一般是指法律位阶问题,指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法律的位阶居于其他任何法律规范之上。